C&C++结构体内存对齐
结构体内存对齐
先来看这几个结构体,并计算它们的大小
1 | struct A // 8 |
输出的结果并非是实际成员占用的字节数,这就是结构体内存对齐。
结构体内存对齐的原因
1.平台原因(移植原因)
不是所有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,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特定地址处取某些特定的数据,否则就会抛出硬件异常。也就是说计算机在读取内存数据时,只能在规定的地址处读数据,而不是在内存中任意位置都会可以读取的。
2.效率原因
正是由于只能在特定的地址处读取数据,所以在访问一些数据时,对于访问未对齐的内存,处理器需要进行两次访问;而对于对齐的内存,只需要访问一次就可以,其实这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,并且这种做法是值得的。
结构体内存对齐规则
第一个成员在结构体变量偏移为0的地址处,也就是第一个成员必须从头开始。
其他成员变量要对齐到某个数字(对齐数)的整数倍地址处。对齐数为编译器默认的一个对齐数与该成员大小中的较小值。vs中默认值是8,Linux默认值为4,(可以通过#pragma pack (N)修改,使用#pragma pack(show)可以查看对齐值),但修改时N的取值只能设置成1,2,4,8,16。
一句话,就是结构体成员的偏移量得是该成员类型大小的整数倍。
当结构体有多个类型的成员变量时,后面的成员会引起偏移量的变化(这个变化指的是与你预想的按顺序排布(不对齐)不同),就是对齐。
结构体的总大小为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。(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对齐数)
如果嵌套结构体,嵌套的结构体对齐到自己的最大对齐数的整数倍,结构体的整体大小就是所有最大对齐数(包括嵌套结构体的对齐数)的整数倍。
图解
1 | offsetof(结构体名字,要求偏移量的结构体变量名-) |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半生瓜のblog!